贵州人对粉的热爱,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刻在清晨深夜的生物钟中。作为“嗦粉大省”,贵州粉类美食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各地都有代表性的粉类。一碗粉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饮食,更是地域文化的浓缩。让我们一起开启“寻粉之旅”,领略贵州粉类美食的丰富多样。
清晨的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十字街,城市还未彻底苏醒,牛肉粉的香气已弥漫开来。
国营花溪牛肉粉(十字街)店内,几张方桌旁,食客们围坐在一起,面前是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牛肉粉——晶莹的米粉浸在香味扑鼻的浓汤里,铺着入味的牛肉片和酥烂的炖牛肉块,再撒上一把特制泡菜、香菜和煳辣椒,红绿相间,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哧溜嗦进口中,米粉爽滑弹牙,牛肉劲道鲜香,而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一口醇厚浓郁的牛骨汤。花溪本地人王宣懿从小吃这碗粉长大,她说,“汤底是关键,必须是上等黄牛骨熬足,才能有这么浓的鲜味。”花溪牛肉粉的汤底,用牛骨和牛肉慢火熬制,直到汤色金黄,表面浮着一层牛油,喝下去满口回香,连最后一口汤都舍不得剩下。
在花溪,牛肉粉不仅是早餐,更是一种生活仪式。在十字街,无论是老幼皆知的老店“飞碗”和“王记”,还是年轻人热爱打卡的“新生代”国营花溪牛肉粉(十字街)店,每到用餐高峰都挤满了人。
师傅们动作麻利,烫粉、浇汤、码肉、加料一气呵成,几十年的手艺让每一碗粉的味道都分毫不差。花溪王记牛肉粉老板李秀琴说:“很多游客专门来打卡,就为了这一口地道的花溪味。”
为了让更多人尝到这份美味,花溪牛肉粉近年来推出了预包装产品,让外地食客也能在家煮出接近堂食的味道。更值得一提的是,最新发布的《贵州特色食品花溪牛肉粉》团体标准,从米粉的弹性到汤料的鲜度,甚至酸菜的脆度,都制定了严格规范,确保每一碗粉的品质。
“我在外地工作,每次回贵阳第一件事就是来吃碗牛肉粉。”正在排队的何先生笑着说,“现在网上也能买到,虽然比不上现做的,但解解馋还是够的。”而第一次来花溪旅游的沈女士则被这碗粉彻底征服:“汤太鲜了,牛肉也香,连辣椒都特别够味,果然名不虚传!”
从街头小摊到标准化产业,花溪牛肉粉的味道始终未变。它不仅是贵阳的美食名片,更是一代代花溪人记忆里的家乡味。无论清晨、午后还是深夜,只要那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端上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这大概就是美食最动人的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朱迪
编辑胡耀元
二审杨红
三审李玲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