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频频出圈,“黄小西吃晚饭”、山地旅游、“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洋芋国……很多人都被这些贵州热词刷屏过。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底蕴的公园省,贵州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近年来,贵州依托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积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推出策划报道,展现贵州正以“山地+”推动旅游业态创新,构建“可玩、可感、可传播”的山地旅游新场景;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贴心服务,提升游客体验;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学”,推出惠民乐民系列举措和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折射出贵州文旅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文旅消费最新趋势,也正为四面八方的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美好旅程。
——编者按
“老板,来碗肠旺面,多加点脆哨!”早上8点,贵阳市南明区护国路南门口肠旺面店的顾客已排起长队。师傅熟练地将鲜面抖入沸锅,一旁的大锅里,浓郁的汤汁咕嘟作响,软糯的肥肠、嫩滑的血旺裹着香辣红油,唤醒食客的味蕾。“我们一天至少要接待2000多位客人,来晚就得排队取号。”南门口肠旺面店运营经理孙田斌说道。
对于贵州人而言,肠旺面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城市印记,承载着代代相传的烟火故事。2019年,贵阳肠旺面(云岩区)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贵阳肠旺面(南门口肠旺面制作技艺)入选贵州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这碗街头美食拥有了更厚重的文化注脚。
贵阳街头随处可见的老字号美食。
中午12点,“怪噜范”(银海元隆)店开始热闹起来。怪噜饭、丝娃娃、恋爱豆腐果……游客可以一站式体验贵阳小吃“全家福”。“怪噜”二字,在贵州方言中意为奇特、别具一格,正如店内的怪噜饭,将米饭、火腿、鸡蛋、折耳根等食材大胆混搭,炒出独一无二的黔味风情。
“把贵阳咔咔角角的小吃集合在一起,我整整用了10年的时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贵阳怪噜饭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邬忠芬感慨道。自2016年创立“怪噜范”,她携手9位民间艺人,让丝娃娃、恋爱豆腐果等特色小吃汇聚一堂,为食客们呈上一场舌尖上的贵阳小吃盛宴。
当美食从果腹需求升格为文化体验,它便成为了贵州文旅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抖音平台#贵州美食#话题下,36万人热烈讨论,98.5亿次播放量让“洋芋国”的热辣魅力火遍全网。一句“我是不会放弃去‘洋芋国的’”的网络热评,吸引天南海北的食客踏上寻味之旅。
夜幕降临,贵阳民生路好吃街、曹状元街区、遵义红旗路夜市、黔东南凯里夜市文化广场等街区人头攒动。香酥鸭、凯里酸汤鱼、虾子羊肉粉……贵州各地的非遗美食在各个街区“集结”,各家店铺前排起的长队里,不乏拖着行李箱专程赶来的游客。“我在抖音刷了好多攻略,特意错峰来打卡民生路的美食!”5月13日,来自苏州的游客王玲举着在贵阳民生路刚买的香酥鸭,眼里满是兴奋。
小吃街正成为旅客打卡的地标。
非遗美食不仅承载着贵州的独特风味,更成为连接游客与城市的重要纽带。“五一”假期,贵阳曹状元街区客流量突破22万人次,同比增长40%。5月17日至19日,贵阳还将在青云路步行街、青岩古镇、太平路等地,举办“青云直上·长桌‘丰味’”、非遗文创展销活动和“老城潮young”等系列活动,持续点燃文旅热情。
难以抵挡的烟火气。
从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到古韵悠长的特色街区,贵州的非遗美食以特色为支点,大力撬动了“为美食去一座城”的消费增量。它串联起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美食吸引人流,人流带动消费”的良性循环。这种增量不仅仅体现为旅游收入数字的增长,更体现在贵州城市文化IP的广泛传播,以及消费场景的持续创新与拓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黄蔚
文、图/明雪吴蔚
海报设计/王子琪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陈曦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