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对策

2025-05-19 12:25:16江南时报

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且根据预测,未来我国老龄化率将持续升高。因此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养老问题更是成为当下政府和民间都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厘清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以政府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为辅,对于日渐突出的社会养老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近些年在该模式下一些新的社会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因此亟需找到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模式,以解决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运作。

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在这样的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我国政府对于养老问题愈加重视。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形成了“三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即政府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体系,企业年金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险。当下中国实施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但近年来各地养老金账户收支严重失衡,给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一定的程度的挑战。而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运作的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公告中显示,自2023年1月1日起,将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10个省(市)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参与试点养老保险公司为: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见,商业养老保险能够弥补基本养老保险功能不足的问题,同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得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养老保险概述

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社会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具有社会保险的本质特征,例如:强制性、普遍性、社会性、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等。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也是社会保险制度中被保险人身份最稳定、费用开支最大、期限最长的保险项目。我国目前是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既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又包括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行为,以营利为目的,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非营利性有着本质的区别。除此之外,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看作是一种市场性的金融工具,同时具备融资功能。2022年3月,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银保监会决定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保险精神业务试点。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都是养老保险,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但同时二者又是性质截然不同的养老保险,在保险性质、保险范围、保费来源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保险性质方面,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商业养老保险是企业行为,具有自愿性,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以盈利为目的,并且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保险范围方面,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而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险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只需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在保费来源方面,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而商业养老保险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是一种市场运作行为。

二.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一)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当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养老带来日益加重的负担后,国家对于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政府通过政策推动扩大了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截至2018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参与人数达到9.424亿人,与上年度同期相比,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在衡量劳动者退休前与退休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时,往往会利用养老金替代率来说明。养老金替代率越高,说明所领取的养老金额度与在职工资越接近,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越高。经查阅资料发现,我国2020年至2018年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是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而社会养老保险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非营利性,因此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使得我国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生活保障只能起到保底作用。

尽管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逐年增长,但这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压力上升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负担也日益加重。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承担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大部分责任,但国家财政吃紧,因此就需要商业养老保险能够对社会养老保险在收支方面面临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所以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又一重要目标。

(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商业保险的一种,以人的生命作为保险对象,当被保险人退休或保险到期时,由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我国的保险市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方面直至2017年才明确该项制度。

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上出售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公司仅有47家,产品种类也仅13种左右。而且这些商业养老保险在投保年龄限制、交费期间、保险期间和养老金给付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产品种类单一,有较高的同质性,因而不能够满足我国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多样化需求。虽然我国商业保险起步时间较晚,但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迅速。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存在同质性较高的问题,制约了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因此,在未来我国仍需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发展路径。

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养老保险缺乏政策扶持

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市场上的商业行为,因此为了能够让其发挥社会职能,需要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商业养老保险滞后会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所以需要一定的优惠政策来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国政府虽然对商业养老保险重要性认识不断加强,但缺乏实质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和激励。政府部门希望商业养老保险能够为社会养老保险减轻财政压力,但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够实现其对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不足的补充。

(二)商业养老保险专业化程度不足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养老保险产品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并且更倾向于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尽管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在专业化经营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当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专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从保险主体来看,目前只有五家专业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即平安养老、太平洋养老、中国人寿养老、长江养老和泰康养老;从产品种类上来看,保险产品差异不大,因此,容易使得各商业养老保险公司陷入恶性的低价竞争;从保险服务来看,服务质量较差且服务内容单一,并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而使得商业养老保险缺乏竞争力,阻碍了其与社会养老保险在经济社会中的协同发展。

(三)民众参保意识不强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居民的风险意识和参保意识薄弱,这一现象反映在养老保险方面表现为主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不多。国际上保险投保率平均为20%,但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保险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第64位,大大低于全球水平,究其原因是民众对于补充性养老保险认识不够到位,潜在的养老保险需求未能得到有效转化。由于商业养老保险是自愿购买的补充性养老保险,并不强制实施,且是一种商业行为,导致许多人认为商业养老保险可有可无。再加上商业养老保险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费较高,因此大多数人不愿意自行购买。

(四)经济方面存在制约因素

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无论社会养老保险还是商业养老保险,都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开展。一般而言,只有当经济增长,人们收入水平上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才会带动保险业发展。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在生理和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只有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上,才会使人们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从基础层次向更高层次递增,从而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协调发展。而目前我国虽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较快,但经济实力较薄弱,且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低收入群体占多数,从而导致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基本,并且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这些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都不利于二者协调发展。

四.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发展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税收政策机遇政策扶持

税收优惠政策在养老保险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实施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时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商业保险公司,可对其减免相应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以拓宽其投资渠道,提升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第二,对于购买补充养老保险的投保人和被投保人可以予以税收优惠,以激发人们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此外,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初期,可以予以较多的税收优惠,而当商业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发展较成熟后,可适当降低优惠幅度而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二)开发专业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在宏观层面,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是互补的。在微观层面,社会保险很可能替代部分商业保险。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同时可能压缩商业养老保险的销售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到逼商业养老保险加强对社会需求的研究,积极开发合适的养老保险产品;针对企业的特点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企业年金产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为经济发达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推行保费不同、保额适当的特定养老保险产品,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三)大力发展经济加大保险投入力度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经济发展是基础,它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而作为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保险,同样需要经济作为其后盾。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加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投入,使养老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且努力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协调发展,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实现养老保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五、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问题需要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推动解决。虽然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发展存在着一些较为深刻的现实问题,但通过政府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不断整改、落实、完善,促使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协调发展,只有构建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保险三支柱均衡发展,才能够在实现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满足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