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问你啊,咱爸不是查出来血糖有点高吗?医生让吃药他不吃,说还能扛住,你说这个能拖着不管吗?”
一个三十出头的外卖小哥在骑车回家路上,拨通语音电话,他语气里带着犹豫,也带着担心。
他父亲刚刚被诊断为糖尿病,但因为没有症状,老人坚持不治疗,觉得自己还能挺得住。
这种情况挺常见,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有很多人被查出血糖高,甚至已经达到诊断标准,但因为没什么特别难熬难过的地方,就选择不管。
有的人干脆把药扔掉,觉得自己身体底子硬,不至于出问题。也有人改吃点粗粮、少喝点甜饮料,就自以为控制住了。
但身体的系统运行不是靠感觉判断,糖代谢出了问题,不会在短期内马上崩盘,可一旦开始恶化,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糖尿病不是疼得让人受不了的病,它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正是因为早期不显、过程隐匿、破坏广泛。
很多人觉得自己能“扛住”,其实是身体已经在用各种代偿机制维持表面不乱。
等到代偿机制撑不住的那一刻,就是血管破裂、神经坏死、视网膜脱落、肾功能衰退,甚至是下肢截肢。
不治疗,代价首先出现在血管系统。
高血糖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和血管壁蛋白发生“糖基化”反应,形成AGEs(晚期糖化终产物),这些物质极难代谢,长期积聚在血管内皮,破坏其弹性和完整性。
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提高67%。
这不是数字堆砌,是血管被真实堵死、爆裂的过程。
而一旦微血管出现结构性破坏,最先受影响的就是眼睛和肾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全球致盲前三的病因之一,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只在照镜子、看灯光时觉得模糊、变形,很多人以为是老花眼、疲劳,结果半年后发现视力已经下降一半。
临床数据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未治疗者中,超过40%在确诊5年内出现视网膜改变,10%发展为失明。
再看肾脏,情况更隐蔽。早期无症状,常常等到尿蛋白明显、肌酐升高,才被发现。而此时,肾功能往往已掉到正常人的一半以下。
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展到3期以上,基本不可逆,后续只有靠控制进展速度,最终大多数走向透析或肾移植。
很多人坚持不吃药、拖着不治,实则是把一个原本可控的慢病,推向一个终点不明的深渊。
不治疗造成的另一个直接损害,是神经系统变性。长期高血糖会引起末梢神经供血不足,神经轴突变细、传导速度变慢。
最初只是脚底发麻、针刺感,很多人当作劳累或坐姿问题,但症状往往从夜间开始,一步步蔓延到小腿、大腿。
最终可能发展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心率不齐、胃肠蠕动紊乱、出汗异常等。
这些症状用止痛药无效,因为它们的本质不是炎症,而是神经死亡。
但最让人忽略的,是免疫系统受到持续影响。高血糖状态下,白细胞的杀菌能力下降,吞噬功能变弱,炎症反应滞后。
小伤口不能愈合、小感染不能控制,最终出现坏疽、败血症等严重并发。
糖尿病足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高糖环境下伤口修复机制完全瘫痪的结果。
数据统计,在没有良好血糖控制的糖尿病人群中,约有10%会发展为糖尿病足,其中25%的患者最终接受截肢处理。
而除了这些明显器官功能的破坏,不治疗还意味着胰岛β细胞负担加重,直至功能衰竭。
2型糖尿病本质是胰岛素抵抗加分泌功能不全,前期不干涉干与,会让胰岛素分泌量越来越大,长期超负荷之后,β细胞进入凋亡过程。
研究发现,诊断后未规范治疗的人群在3年内,胰岛功能下降速度比治疗组快60%以上。
一旦胰岛细胞坏死,外源胰岛素就是唯一选择。
很多人以为拖着不吃药,只要控制饮食,血糖波动不是很高就可以。
但数据摆在那,糖化血红蛋白只要长期高于7.5%,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就明显升高。
饮食控制不即是血糖控制,单靠少吃甜食、少吃米饭,并不能扭转胰岛素抵抗。
更重要的是,不治疗意味着没有监测,没有规律指标,没有动态判断,身体就像一辆没有仪表盘的车,看着方向对,实则每一步都在脱轨。
这里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逻辑误区:很多人等症状严重了才治,但糖尿病的破坏早在无症状时就开始了。
血糖升高,视网膜毛细血管就已经变薄;胰岛素水平波动,肝脏脂肪沉积就开始累积;夜间多尿开始,肾小球的滤过压力就已翻倍。
这些不是溘然出现的,而是长期放任后的必然结果。表面上没感觉,身体内部早已进入病变轨道。
对很多中老年人来说,不愿意治疗有时不是懒,是误解。
他们以为“病到一定程度才治”是对的,但糖尿病的管理逻辑正好相反:越早介入,越少受损。
只要在早期用对策略,不但可以延缓并发症,还能有机会逆转代谢异常。
一项中国慢病管理数据分析显示,在诊断糖尿病头两年内开始综合干涉干与的患者,10年后发展为终末期并发症的风险降低超过70%。
再说得直白点,糖尿病不是“扛不扛”的问题,是“拖下去就会出事”的病。
它不像感冒能自愈,不像骨折能复位,它一旦开始就必须全程管理。
不是血糖值高了才叫病,血糖值不稳,胰岛功能下降,合并代谢紊乱,这些都已经在伤身。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王晓燕.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护理与康复,2025-02-19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