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联排现场,有一群身穿红色苗族服饰,手拿花棍的巡游队伍正在彩排,参演人员大多是孩子,但跳得整齐有力,吸引不少目光。
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联排现场
他们是来自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九年制学校的学生,“我学习苗族花棍舞快一年了。”乌当区下坝九年制学校学生刘一霏,对每个小节的舞蹈动作都熟记于心,虽然是汉族,但学习花棍舞让她了解到不少苗族文化,“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丰收的喜悦,所以我们跳起来就非常欢快、非常有劲。希望通过这次巡游,把花棍舞传播出去。”
据了解,花棍舞,苗语称“夺蕊拥”,又称金钱棍,是苗族男女青年表演的一种集体舞蹈。下坝镇苗族花棍舞,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初年,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
乌当区下坝九年制学校学生刘一霏
半蹲、相互交叉、打肩、打腰……花棍舞的一系列动作刚柔并济、节奏欢快流畅,展现了苗族同胞的热情与奔放。因此,花棍舞也被誉为“东方disco”。
2007年,这一传统舞蹈被正式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坝九年制学校于2009年将花棍舞引入该校的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编写专业教材、组建表演队伍等措施,让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焕发新生。
乌当区下坝九年制学校党支部书记杨峰
“从2009年至今,学校已有5000余名学生毕业,他们基本学习过花棍舞。这次巡游,我们和贵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一起组成‘茶山寻味’方阵。”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九年制学校党支部书记杨峰说,希望学生在巡游中能展现靓丽的民族文化和贵州茶文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周梓颜
编辑杨羽
二审杨韬
三审覃淋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