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要定点投放,庭院要按时打扫,村子美了、环境好了,咱们的‘幸福旅居’产业才会红红火火。”为更好地迎接旅游旺季到来,连日来,修文县阳明洞街道幸福村民情助理朱海亮都会到村内的民宿走访,向村民宣传农村“五治”、乡村旅游工作。
近年来,贵阳市在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选派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民情助理,不断充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选派2000余名民情助理,办理实事1.1万余件,化解矛盾纠纷7200余个,推动基层治理从“小马拉大车”向“群马拉大车”转变。
白云区龚家寨街道龚北社区“垃圾分类”专项民情助理宋茜同志在小区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精准下沉建立常态化选派机制
“之前因为缺资金,社区阵地功能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存在办事不够便民、工作效率还不够高等情况,在‘排队抓尾’中被评为后进。民情助理陈俣年来了以后,积极帮助我们协调办公桌椅、打印机、电脑等设施,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南明区兰花都街道公园中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梅说。
徐梅告诉记者,陈俣年选派自南明区人民法院,到社区后,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原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的协调处理,为居民进行纠纷调解,帮助解决了许多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
为了让干部下沉工作有序且长效开展,贵阳市建立常态化选派机制,出台管理办法,明确选派类型、选派流程、监督管理等7项重点任务,持续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服务群众。
按照“先定点、再定人”,聚焦农村“五治”、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采取“乡镇摸排、县级研判、市级统筹”的方式,三年来,共选派2000余名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民情助理。
南明区望城街道陈庄坝社区民情助理李世贤向辖区居民宣传“一圈两场三改”政策
深入基层积极作为解难题
“社区资源丰富,但各自为战,服务活动不成体系,区域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观山湖区金阳街道华兴社区民情助理陈艺丹初到社区,便敏锐察觉到。
对此,她对照观山湖区“151”管理模式中的5项工作(管理项目建设、摸清群众满意率和项目运维率、掌握项目总体情况、了解辖区民情民意、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列出工作清单,推动华兴社区联合华润中学、贵阳万象汇、贵州银行、中粮集团、华润物业等9家单位成立“共治委员会”,找到了社区整顿提升的“良方”。
基层治理的难点,正是民情助理发力的重点。去年4月,观山湖区精准选派16名党员干部到农村“五治”“垃圾分类”工作难度大、“排队抓尾”排名靠后的村(社区)担任民情助理。这些干部迅速投身工作,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通过入户宣讲、集中宣讲等形式,将党的政策、民生举措传递到党员群众心中。
如今,民情助理们穿梭于各个社区、村寨,以“铁脚板”丈量民情,用“硬肩膀”扛起责任,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推动产业发展的“引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基层治理的“破题者”。
南明区中曹司街道九州巷社区民情助理罗开志走访慰问辖区居民
履职尽责细致服务暖民心
“餐厨垃圾单独放,有害垃圾别乱抛。乱丢垃圾危害大,干干净净利大家。”在乌当区新光路街道生活桥小区,时常能看到民情助理罗亚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的身影。在他的推动下,生活桥小区在垃圾分类、环境美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居民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贵阳市坚持完善的培养与管理机制。通过坚持分类施教、精准施训,为民情助理制定细致的履职要点,帮助他们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开展宣传工作,有效提升民情助理们的工作实效。
同时,将民情助理任职期间工作表现作为评先选优、选拔任用、评聘职称、晋升职级的重要参考。对长期无故不在岗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约谈派出单位分管领导;对履职不尽责、问题较为突出的,约谈派出单位主要领导,责令另行选派人员,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在这样的机制下,民情助理们工作热情高涨,投身基层服务。3年来,全市民情助理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各类入户宣讲、集中宣讲,共覆盖党员群众26.7万余人,走访群众15.9万余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200余个,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牟元媛
编辑晏惠轩
二审孙蕙
三审张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