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5月15日讯5月14日,惠民县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政局专场。据惠民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乐军介绍,2025年,惠民县民政局将坚持以创新回应大局、以改革应对需求,聚焦养老、救助、社会事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效,将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坚持改革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坚持高标推进,创优养老服务环境。优化顶层设计,构建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民政部门牵头抓总、住建等19个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提升服务质效,统筹整合全县养老服务资源,组织护工等专业服务力量,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健全政府兜底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2%。强化多元保障,夯实养老服务根基。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育“四大工程”,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深化数字赋能,积极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建设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为养老机构信息化赋能。抓好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大讲堂”等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全县养老机构安全运行。
坚持民生至上,兜底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落实救助政策,规范开展认定。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研究制定惠民县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配套文件,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全面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加强业务培训。持续开展临时救助,切实发挥“兜底中的兜底”作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推动形成社会救助工作合力。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长效机制。统筹用好民政服务站、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工作阵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救助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清单,开展服务需求摸底排查,准确摸清服务对象需求,分类提供救助服务。强化“两项政策”和“政府+慈善”工作衔接。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争创全国“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推动建立民政部门统一认定、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完善促进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产业帮扶等发展型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做好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精康融合”项目,提高救助帮扶质效,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救助需求。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围绕全市民政系统“十个一批”,谋划好领导批示、政策理论文章、创新实践案例评选等工作。按照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的思路,围绕服务类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数智赋能等重点领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有点、有谋、有效”的标准,形成“一镇一亮点、一镇一品牌”的工作格局。
坚持服务大局,婚俗改革不断深入。争创全国婚俗改革试点。通过开展“婚俗+福彩”、集体婚礼等活动,促进婚姻服务提质增效。探索民政工作大融合机制,以婚姻工作为主要抓手,创新“婚俗+福彩+地名+慈善”等多方面高质量发展的体系路径,写好民政各项工作共融互促的组合文章。推动婚姻家庭全链条服务试点。积极打造市级婚姻辅导观摩点,融入婚俗主题,打造婚前“幸福驿站”、婚中“同心驿站”、婚后“和谐驿站”。在2个镇(街)打造婚姻辅导试点,优化婚前辅导环节,开展集体辅导、婚姻家庭宣讲等多样婚姻家庭辅导活动。争取6月底麻店镇等婚姻辅导试点结束后,实现婚姻辅导工作全县各镇(街)全覆盖。婚俗文化助推“甜蜜经济”。借助鑫诚田园婚庆嘉年华、鑫诚卡农婚礼艺术中心及大寺金街项目建设融入婚俗文化,创新打造喜事一条街,激活“甜蜜经济”新业态。创新集体婚礼形式,丰富主题活动内容。结合重要节点,持续擦亮“婚俗+福彩”工作,探索例如集体颁证、户外颁证、互动游戏等多样化婚姻登记延伸服务,强化文明婚俗理念。计划8月份结合七夕重要节点开展全县第三届集体婚礼,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范贵勤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