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南州册亨县弼佑镇伟外村,贵州省林业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刘军伟用两年时光,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他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扎根基层,将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有机融合,让曾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3年5月,刘军伟初到伟外村,眼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基础设施陈旧,产业发展滞后,村民们大多依靠传统的种植养殖维持生计。面对重重困难,刘军伟没有丝毫退缩。
刘军伟(左一)在油茶育苗基地查看李绍进摄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意,他迅速转换角色,开启了“走村入户、上山下田”的调研之路。短短一个月时间,他走遍了全村五百余户人家,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大量走访和调研,结合伟外村森林覆盖率达75%、耕地较少且村民生产经营以林产品为主的实际情况,刘军伟明确了“以林为基、以油兴村”的发展路径。
“我们村有512户2100人,地处峡谷地带,耕地稀缺,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一棵树’(杉树)和‘一滴油’(油茶)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刘军伟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
找准方向后,刘军伟充分发挥自身来自林业系统的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全身心投入到林业产业升级工作中。他大力推动“杉改油”项目,即把成熟的杉木采伐变现后,清理土地重新种植油茶。“我驻村这两年,‘杉改油’面积大概达到700亩,有些是农户自行种植,我们还争取到5个低产林改造项目,有效改善了油茶低产低效的状况。”刘军伟介绍道。
刘军伟在了解村里林业产业刘芳权摄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纷纷积极参与。村民骆永松满怀期待地说:“我家有20多亩杉树和10多亩油茶林,现在有书记带头,我打算把杉木改种成油茶,听说油茶的年收入很不错。”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民生改善同样不容忽视。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刘军伟将目光投向宜居乡村建设。两年来,他多方协调资源,完成了道路改造、水利设施等10余项工程。推动实施了15公里林区道路维护、3公里滩涂治理、50亩乡村美化工程;投入17.8万元建成文化广场,安装51盏太阳能路灯。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让伟外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功获评省级景观优美森林村寨。刘军伟表示:“目前村里还有5个项目在推进,我争取在任期内尽力完成。”
如今,驻村轮换工作即将展开,省林业局为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将选派21名驻村干部进驻册亨。刘军伟深知乡村振兴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他积极准备与新一批驻村干部交接工作。“这次帮扶力量有增无减,对乡村振兴是个好消息。我会把项目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等详细交接给他们,确保工作顺利衔接。”刘军伟认真地说道。
刘军伟在群众家中走访
“两载驻村路,一生乡土情”。这两年,从田间地头到项目现场,刘军伟始终与村民们并肩奋斗。他用脚步丈量着伟外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实干回应着村民们的殷切期盼。在他的努力下,伟外村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华丽转身。
而对于即将离开这片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土地,刘军伟充满不舍:“完成轮换并不意味着我就不管这里了,在这两年,我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回到原单位后,我也会继续将资源向伟外村倾斜,助力它更好地发展。”
刘军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是众多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驻村干部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振兴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匡奇燃
编辑段源兴
二审宋洁张恒
三审陈俎宇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