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水彩、速写、设计手稿……数百幅作品亮相国家级展览,百余项荣誉见证艺术征程。从教18年,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傅嘉芹以笔墨为舟、以匠心为桨,在艺术创作与教育传承的双向奔赴中,书写着“德艺双馨”的师者风范。
艺术创新: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破界
2007年,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的傅嘉芹,带着对艺术教育的赤诚走进托普校园。十八载春秋,她始终践行“扎根传统、对话时代”的创作理念:既带领学生临摹《千里江山图》的笔墨精髓,又以抽象水彩解构都市脉搏;既在巴蜀新锐艺术联展中推动文化传承,又将作品巡展至深圳、上海等改革前沿阵地。
“真正的艺术要能触摸时代脉搏。”作为成都市美协理事、锦江书画院青年画家,傅嘉芹的作品始终回应社会关切。她以水墨记录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用色块勾勒城市更新的蓬勃生机,多幅作品不仅被国内藏家收藏,还被海外艺术机构关注,成为巴蜀文化对外传播的鲜活载体。
教育革新:以赛促学构建创新生态
“艺术教育不是复制技法,而是点燃创造。”作为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带头人,傅嘉芹创新“竞赛驱动+项目实战”教学模式,将各类专业竞赛转化为教学现场,带领学生在各类大赛中斩获多项大奖。
2023年,傅嘉芹在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彩灯文化美术文化设计大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24年,傅嘉芹带领学生在USDA美国新概念设计艺术奖中斩获多项奖项,在“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展评中斩获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20项荣誉奖项,在“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和全国青年大学生手绘艺术与创意设计作品大赛等竞赛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在课程建设中,傅嘉芹老师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她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通过经典艺术作品赏析、文化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她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潜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表达自我,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丰富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师者匠心:严慈相济,培育艺术新苗
“傅老师的红笔批注比设计图还密集。”2023届毕业生王文浩展示着被圈改多处的毕业设计草稿。这种“毫米级”严谨,源自傅嘉芹对专业的坚守。她要求学生色彩作业误差不超过2毫米,否则就会被退回重做。遇到学生提交的色彩作业中敷衍的笔触,她会用红笔逐一圈出,批注上“心浮气躁,再练十张”。
学生王文浩也坦言:“当时觉得傅老师太严厉,但工作后才发现,这种细致严谨的态度让我在职场中受益匪浅。”
作为学校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优秀教师团队负责人,傅嘉芹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等,不断提升支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为了更好地建设教学团队,她定期开展各类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提升教学理念与专业能力。
此外,傅嘉芹还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常规说课,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听课、磨课、教研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与协作精神的教学团队,并带领团队在业务能力和创新思维上取得显著成果。
教育即生长:以爱润心,
“写生不是画风景,是画自己与世界的对话。”每一学期,傅嘉芹都会带着学生外出写生考察,帮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激发创作灵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与艺术表现力。
一周的外出写生考察时间,傅嘉芹会与学生同吃同住。白天,她与学生席地而坐探讨光影变化;夜晚,她举着手电筒逐个寝室查寝,笔记本上记录着学生的心理动态。
近年来,傅嘉芹把在教学一线的写生成果,编写成风景写生案例教材,被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十八载教学之路,傅嘉芹从青涩讲师到优秀教师,她始终坚信: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不是雕刻,而是唤醒。在傅嘉芹用爱心构筑的艺术成长空间里,她对艺术的赤诚和对教育的热望,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