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132亿到1.31万亿!贵州县域经济“兴”动山海

2025-05-14 13:45:26当代先锋网

遵义市正安县吉他文化产业园,工人们正将印有“中国·正安”字样的民谣吉他装箱发往全球;黔东南州雷山县苗绣工坊,绣娘们指尖翻飞,把传统纹样变成国际时尚单品;黔西南州兴仁工业园区,铝箔生产线上一卷卷泛着银光的材料将变身新能源电池组件……贵州县域经济成效亮眼: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413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31万亿元,2024年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63%左右。这组数据背后,是贵州以“兴业、强县、富民”为脉络,走出的一条西部山区县域发展特色之路。

正安县吉他文化产业园

兴业: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根基

产业,无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征程中,众多地区精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成功开辟出一条条特色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遵义市湄潭县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将茶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布局茶园,制定切实可行的奖补政策,有力推动茶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加工环节,培育了大量茶叶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产能达10万吨以上。2024年湄潭县茶叶总产量达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综合收入166.42亿元。

不仅如此,湄潭县还积极创新茶产品,成功开发出茶多酚、茶叶籽油等15类精深加工产品。同时,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打造了如“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等众多茶旅景点,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茶产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贵州省湄潭县象山生态茶园。周访华摄

强县:提升县域综合实力

黔南州平塘县,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催生产业裂变。随着这一大国重器落成启用,群山中的平塘县克度镇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天文小镇”。

“我们开发的‘深空探秘’VR课程,半年卖出10万套。”27岁的返乡青年杨小海忙着调试天文望远镜教学模型。眼下,这个距离“中国天眼”仅5公里的小镇,已孵化出32家科技企业,带动全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5%。

赤水河谷,以文化赋能的各种“酒+”打法也让人耳目一新。

从“酿好一瓶酒”到“经营一种生活方式”,遵义市仁怀市各大酒庄深挖酱酒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新技术、打造新场景,探索创造“酱酒+音乐”“酱酒+展览”“酱酒+赛事”“酱酒+美食”等消费模式,推动酒旅文旅一体发展,唤醒酱香酒市场新活力。

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生产基地之一,贵阳市开阳县聚焦“富矿精开”,从“磷”突破聚势成链。2024年磷及磷加工实现产值280.1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4.4%,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左右,增速排名贵阳市第三。

贵州磷化集团福泉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企业供图

富民:共享县域经济发展成果

走进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莲花村村集体肉鸡养殖基地,数万只肉鸡扑棱着翅膀,发出阵阵欢快的鸣叫。

该基地是按照“村集体+村干部+养殖户”模式成立的“1+1”混合所有制公司,与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四提供一确保一回收”合作方式,承租村集体鸡舍进行肉鸡养殖。

“公司回收全部合格商品鸡,鸡苗、饲料、疫苗等都由公司提供,公司还安排了服务专员定期指导,减少了养殖风险。”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丹介绍,目前该基地已累计出栏肉鸡18万羽,村集体收入超40万元,9户参与养殖的村民户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

伴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要素不断进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机遇。

铜仁市思南县把“双高”(产量高、淀粉高)红薯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来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由原来的自产自销到现在的订单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小红薯“身价”倍增,不断“升咖”。

据了解,目前思南县已成功引进培育包括粉丝粉条智能加工、淀粉加工、智能包装、红薯粉调料包生产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红薯产业集群。2024年,全县红薯产业全链综合产值达12亿元,订单种植面积超4万亩,带动7500多农户2万余人就业。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贵州众多地方不断健全富民产业发展促进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吉欧

编辑喻辉

二审杨韬

三审覃淋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