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两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但好在已经达成了停火共识,近期局势显著降温。但放眼中东,却是截然不同的局面。
以色列不听劝阻,再次升级军事行动,与加沙地带的冲突不但没有缓和,局势反而持续恶化。据央视新闻,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态度强硬,公开宣布称:以军将对准加沙地带,进一步实施行动。
按照卡茨的说法,具体包括将巴勒斯坦平民“集中转移”至加沙南部狭小区域,从而彻底实现对整个加沙的军事掌控。这些还不够,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还反复强调,要彻底摧毁哈马斯武装的网络,把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质全部解救出来。
以色列作战方式的转变,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联合国方面严厉谴责以军做法,尤其是强行转移人口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人道主义,还有可能违反《日内瓦公约》关于保护战区平民的基本条款,如果继续一意孤行,以色列恐将面临“战争罪”指控的风险。
与此同时,战争压力并非只存在于加沙前线,以色列国内同样危机四伏,随着战事不断拖延、人员伤亡攀升,以色列社会的不满情绪逐渐爆发。
此轮冲突的激化,表面上是对哈马斯的军事围剿,实则已牵动整个中东格局。一方面,伊朗、叙利亚、也门胡塞武装等密切关注局势走向,可能随时卷入;另一方面,美国虽表面保持中立,背后却仍在通过军援维持以色列战力。在如此多重博弈下,加沙冲突正成为整个中东战略板块的爆点。
眼下来看,局势已难以仅靠外交劝解解决。如果以色列继续推进“全面控制”计划,而国际社会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干预,中东恐怕将面临新一轮的灾难。
欧洲多个国家纷纷采取外交行动施压,西班牙、冰岛、爱尔兰、卢森堡、挪威和斯洛文尼亚六国率先发声,发布联合声明严厉谴责以方军事计划,催促以色列立即中止军事压制,尽快恢复人道救援通道。
一向在中东问题中占据主导话语权的美国,态度似乎有了明显转变,对加沙局势的干预逐步降温。白宫内部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原本是想推动短期停火,帮助巴以双方释放人质,但是以军在没有通知美国的情况下突然扩大军事行动,美方措手不及。
更具爆炸性的是,有消息传出,特朗普政府正在草拟一项“重大中东政策声明”,不排除在接下来的数周内,公开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甚至可能承认其国家地位。此举一旦坐实,将成为数十年来美国中东政策的一次根本性转向。
作为这场冲突的核心一方,哈马斯罕见地释放出和平信号,开始与美国政府展开直接接触,主动提出释放仍被扣押的一名美以双重国籍人质。
在人质问题上,美国长期坚持“零容忍”政策,若哈马斯在关键节骨眼上继续强硬对抗,将面临更加沉重的军事打击。释放人质,不仅可以削减美国可能采取的报复性军事手段,还可能赢得一波国际好评。
从缓解国际压力,到争取话语权,种种意图交织其中。而这,也意味着,在持续高温的加沙战场之外,另一场更为复杂的外交战,已经悄然展开,和平窗口是否真的开启,还要看接下来美国和以色列的回应。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