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3岁识字千余、6岁获央视冠军的山东神童王恒屹现状如何?

2025-05-12 03:18:27贡盛娱乐来

3岁就能认千字文,6岁在央视诗词大会上“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夺得冠军!

山东的小天才王恒屹一出场,就在网络上掀起了波澜,大家都称他为“中华小诗库”!

不过,成名之后,王恒屹也难免被舆论的“围剿”盯上。

“伤仲永”的质疑声如潮水般涌现,把他推到了争议的风口浪尖。

8年光阴一晃而过,那年那个被卷入舆论漩涡、备受关注的孩子。

究竟是如流星般陨落,泯然于众人之中。

还是能拨云见日,迈出一条专属于自己的辉煌成长之路?

王恒屹的“神童”之路从2017年开始。

在江苏卫视的《了不起的孩子》现场,才3岁的他,蹒跚着走到舞台中央。

>

在孟非的提问下。

他用那种奶声奶气、却特别清晰的声音说:“我能认3000多个字,还能背100多首古诗。”

这一番话一出口,现场的观众们都惊呆了,心里暗想:又一位“神童”冉冉升起了!

真正让王恒屹“一战封神”的,是2020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舞台。

节目里,“唐诗九宫格”和“飞花令”等环节难度真心不小,考验选手的诗词储备和应变能力,压力蛮大的。

不过,王恒屹显得很从容,甚至展现了超出同龄人的扎实知识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在“姓氏飞花令”挑战的环节中,面对经验丰富的百人团队,王恒屹丝毫没有畏惧。

当主持人喊出“赵”这个姓时,他立马接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当提到“李”姓时,他立马复述:“李白斗酒诗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似乎把大家都拉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

在激烈的“飞花令”比拼中,他真是口才了得,简直是妙句连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江潮水连海平”等经典诗句都能轻松引述。

他还能够清楚地讲述这些诗句背后的历史故事。

王恒屹凭借144分的总成绩力压群雄,成功夺得冠军,成为节目历史上最年轻的获胜者。

连评委康震都不禁感叹:“他的诗词储备量简直跟大学教授有得一比!”

说到底,“神童”的光环不光是光荣。

夺冠之后,质疑的声音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

有人调侃他“就会背诗”,还断言他最终会变得像方仲永一样“没什么特别”。

还有些心机重重的人指责他家人“利用孩子炒作”。

在这股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面前,王恒屹的家人没那么多争辩,反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回应大家。

他们迅速缩减了孩子的商业活动,让王恒屹重新回到校园,恢复正常的生活。

王恒屹的奶奶何霞直言不讳:“参加这个节目只是希望他能开阔眼界,名利可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

王恒屹在诗词方面的才华焕发,离不开奶奶何霞的耐心指导。

而这一切最开始仅仅是何霞“随意一做”的结果。

何霞退休后,依旧对诗词情有独钟。

当孙子王恒屹还在学说话的时候,她灵光一闪,把《三字经》改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

经常给小恒屹哼唱。

>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

当王恒屹1岁半的时候,奶奶刚念完诗词的最后一个字,他居然能自然地接上。

这一下让何霞乐坏了,她立刻注意到了孙子在诗词上的才华。

从那以后,何霞把客厅打造成了一个“诗词乐园”。

墙上贴着五颜六色的汉字卡片,书架上则堆满了各种国学经典。

就连饭桌旁边都挂着《将进酒》的图文注释,丰富得很呢。

何霞独特的教育思想中,“去功利化”是关键要素。

对待诗词,她从不逼孙子去死记硬背,而是把它们巧妙地融进生活场景中。

在买菜的时候,何霞会跟王恒屹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

当她望着落日余晖,何霞会感叹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有趣,何霞还想出了不少诗词游戏。

比如“诗词接龙”、“字卡寻宝”等游戏。

她甚至会用积木为孙子形象地展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场面。

有一次,王恒屹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但何霞并没有对他有丝毫指责。

相反,她用“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耐心地引导他,让他自己去思考。

最后,王恒屹主动拿起了课本,继续他的学习。

除了这些,何霞也很清楚“环境熏陶”的重要性。

她对孙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管得很严,每天只让王恒屹看半个小时的教育节目。

在其他的空闲时间,何霞就会带着孙子去逛图书馆或者博物馆。

通过实物激发王恒屹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在奶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3岁时就开始主动想要学习了。

如果家里的人忘了读书,他就会“抗议”起来。

尽管王恒屹的爹妈常年在外忙工作。

不过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和奶奶何霞一直都很有默契。

王恒屹成名之后,很多广告公司纷纷抛出高价,想请他代言,结果都被父母果断拒绝了。

他们坚决说:“诗词只是孩子的爱好,绝不是谋生的手段。”王恒屹在7岁时获得冠军后,慢慢离开了荧幕,回到了普通学生的生活。

在平凡的生活里,依然不放弃对诗词梦想的追求。

2025年,11岁的王恒屹已然褪去“神童”光环,成为一名普通的五年级学生。

他社交账号上最新发布的内容,是一幅临摹《兰亭序》的书法作品。

还加了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自信地走下去。”笔墨之间透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在校园里,王恒屹为人低调谦逊,和同学们的相处很融洽。

只有在历史课上,他眼里的光彩特别引人注目。

这个从小就沐浴在传统文化中的孩子,十分渴望当上一名历史老师。

在学业方面,王恒屹始终都保持着各科的优异表现。

不过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他的“跨界成长”。

在书法方面,他已经顺利通过了十级考试,字迹越来越成熟。

在编程学习上,他已经掌握了L1课程,甚至能够用Python写出古诗词生成器。

对于外界对他的“伤仲永”质疑,他用1400首诗词的深厚积累和全方位的优秀成绩强势回应。

王恒屹的成长,少不了家人悉心的关爱。

妈妈拒绝所有的商业合作,只想分享他练字和踢球的日常生活。

爸爸带着他去考古现场,让他把诗词和历史紧密结合,从而开阔了眼界。

8年时光流转,王恒屹的故事早已突破“神童”的单一标签。

天赋就像一把火种,而家庭的关爱和兴趣则是氧气和木柴,让这把火越烧越旺。

当大家还在热议“神童是否应该过普通生活”这个话题的时候。

11岁的王恒屹早已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真正的天才,不在于外界那些夸赞和标签,而是在于内心对事物的热爱和咬牙坚持。

#图文打卡计划#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