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淄博文化书院共建之道② | 三级体系破题,文化合伙人赋能: “五个一”重塑高新区城乡文化新生态

2025-05-08 17:35:59大众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推动文化惠民利民、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淄博市以建设开放共享社区文化书院为抓手,在创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渠道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创新实践为基层输送优质文化资源开辟出新路径。即日起,大众网联合淄博市文明办推出“解码淄博文化书院共建之道”系列报道。

大众网记者李玉梅王越通讯员范伟魏金辉王滨吴欣颖淄博报道

在淄博高新区银泰城社区的“四宝·阅里”书院,学员们刚结束智能手机摄影课,转身走进隔壁的诗词创作工坊;依托百年课本博物馆打造的蒙正书院里,孩子们用活字印刷复刻《论语》经典……这些跨越代际的文化场景,正通过淄博高新区独创的“五个一”机制,编织成覆盖全域的文化服务网络。

作为将书院体系系统植入基层治理的实践样本,淄博高新区以完善“一套三级管理体系”筑牢服务根基、实施“一个文化合伙人制度”打破资源壁垒、推行“一套课程管理体系”精准对接需求、突出“一个示范项目”激活创新动能、打造“一个城市文化书院”升华文化价值,形成五位一体的创新机制。这套机制运行以来建成“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惠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书院26个,开发课程超40门,让居民“15分钟文化学习圈”从蓝图变为现实。

三级架构:文化神经贯通城乡肌理

搭建“区级薪火书院+3个镇级书院+3个精品示范书院+19个社区书院”,“区级统筹+镇级定制+社区落地”的三级架构,构建起淄博高新区文化服务的立体网络。

区级层面,在持续打造“红火炬”文明文化品牌下,形成红色引领、聚火成炬、薪火相传的“薪火书院”文化品牌;镇级层面,打造宝山、铁山等3个镇级书院深挖地域文脉,形成差异化特色;社区层面,先行试点建设银泰城社区“四宝·阅里”文化书院、朱庄社区朱家庄文化书院、时代社区奇迹文化书院3个精品示范书院。19个社区书院则化身文化终端,将职业院校、老年大学等数十类机构纳入服务网格。在朱庄社区,这套体系让20余位工艺美术大师走进市井,使非遗技艺从展柜走向创业市集。通过“社区治理+文化管家”模式,每个书院都成为资源调度站,实时响应居民文化需求。

文化合伙人:破壁融合催生化学反应

当文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共商课程表,当职业院校教师为银发族定制数字课程,这种跨界混搭正是“文化合伙人”制度的魔力。

淄博高新区在社区自治共同体基础上,实施“文化合伙人”制度。区级层面链接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文联等各类文化资源,通过颁发聘书充实文化书院“教资池”,链接九大协会(书协、美协、作协、摄协、诗词学会等)与社区文化书院结对共建,指导开展系列课程40余项。镇办和社区层面将职业院校、老年大学、培训机构、“双报到”单位、企业商户、社会组织、学校医院、能人达人等参与到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的单位或个人聘为“文化合伙人”,探索“公益+市场+自治共同体”方式,实现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与文明实践的有效链接,推动开放式文化书院建设,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城乡社区的目标。

课程体系:全龄教育破解供需错位

在“四宝·阅里”书院,课程表呈现魔方式组合:上午银铃课堂开讲智能设备操作,晚间亲子共读区传出朗朗书声。淄博高新区融合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指导社区书院开展分层、分众化课程体系。通过“文明在高新”公众号、“淄博高新”app等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19个社区书院课程内容。用好“淄博全民学习网”,通过媒体平台发布首批社区文化书院课程40余项。线上依托广电网络文化数字智能开放服务平台,在“淄博高新”频道,搭建区级薪火文化管理体系,开设开课信息、线上课程等内容,畅通“学习强国”学习途径,链接慕课、理论、党史、老年等栏目,设置独立的文化书院线上内容,打造“文化云课堂”系统。

示范矩阵:特色书院激活文化基因

立足高新区非遗、红色文化、老年大学、社区青少年宫等文化基因,打造“一书院一主题”品牌,15个主题书院构成创新试验场:银泰城社区“四宝·阅里”文化书院,依托社区青少年宫、青年夜校、银铃课堂,推出科创、书法等14门课程,形成“书院+全龄教育”模式,打造“全龄友好书院”;朱家庄文化书院依托20余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创新“大师工坊+书院课堂”模式,定期举办创意市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下一步将通过文化书院+文旅,升级为可学、可游、可创业、可养生的文旅新地标;时代社区睦邻文化书院建成淄博职业学院老年大学(高新区)分校、火炬艺术团老年大学,开设体育、音乐、舞蹈等10余项课程,构建“公益+市场+自治”可持续模式。这些示范项目不仅验证机制可行性,更催生“书院+文旅”“书院+双创”等衍生模式,使文化空间进化为价值创造枢纽。

城市书院:矩阵网络释放叠加效应

作为“五个一”机制的文化地标工程,蒙正书院与镇级书院、精品示范书院、社区书院构成城市文化矩阵。百年课本博物馆的转型最具象征意义——从静态展陈到蒙正书院的蜕变,标志着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范式突破。传统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等六大研学课程体系、国学经典课堂、非遗技艺工坊构成的复合业态,使其成为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室。

蒙正书院下一步将围绕“课本文化”主题手作课程,增设诸子百家课程,升级考古研学、科学探究、劳动实践等课程,形成“分级+专题”的课程体系。还将联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进一步开发文化IP与文创产品。当孩子们在这里体验古籍修复,当高校学者据此开展教育史研究,当周边社区定期举办经典诵读会,蒙正书院已超越物理空间,成为城市文化记忆的存储器和发生器。而它与银泰城“全龄教育”书院、朱庄社区“大师工坊”等特色空间,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文化价值网络。

淄博高新区以三级管理体系破解基层资源碎片化难题,用文化合伙人制度打通多元主体协作壁垒,借精准课程体系实现全龄文化普惠,凭示范项目激活地域文化基因,最终以城市书院矩阵构建城乡精神共同体。这套机制不仅探索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基层文化治理范式,更以可复制的创新路径证明:当文化服务真正嵌入社区肌理,便能实现从“资源下沉”到“价值共生”的质变,为城乡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