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5月6日讯2025年4月27日,为进一步探索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研究,东营市初中省大单元教学实验校语文“同单元异构”课堂展示活动在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顺利举行。
来自东营区的八位教师进行了以“云端游学”为大情境的大单元课堂展示。八位执教教师聚焦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根据单元目标和学情对单元进行整体规划,分课时设计,打造了一堂堂精彩纷呈、各美其美的大单元展示课。
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王玉老师讲授《壶口瀑布》第一课时,她先由单元导读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单元学习大情境,然后带学生“明所至,析所见”,理清作者的游踪,感受作者视角的独特,为后文感悟作者的情思奠定了基础。
东营区第三中学付敏老师执教的《壶口瀑布》第二课时,以“词-景-情”三维建构为教学主轴,创新构建云端情境与文本情境交融的沉浸式课堂,实现了语言品析与家国情怀的双向奔赴,让学生在虚实相生的壶口瀑布场景中完成了“壶口意象”到“民族符号”的意义转化,形成了“见壶口,见美景-见壶口,见中国”的进阶理解,最终达成了新课标倡导的“由言及意、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
东营市东营区文苑学校的王玉波老师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教学中,紧扣“所至”“所见”两个维度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在沉浸式的文本解读中,借由对文中瑰丽冰雪景致的细致剖析,让学生直观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与神秘,在潜移默化间掌握了“游记”依循行踪、绘景抒情的独特魅力。
东营区文苑学校李红波老师执教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紧扣游记"所感"这一核心要素,通过"明艰辛—知神韵—知敬畏"三个渐进性教学活动,既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文本、品析语言的基本能力,又通过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等策略,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游记特点的独特性,提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李凯老师执教的《一滴水经过丽江》,继续在大情境“云端游学”中,围绕大单元的大任务,结合“阅读提示”展开授课。本堂课通过三个自读任务:明游踪,理顺序:赏美景,品美文;析写法,悟情思。领略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体会游记体文章的写法,体悟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生命世界质朴思考”的主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鉴赏、品析语言、感受诗意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东营区第三中学的王晓华老师执教《登勃朗峰》。在沉浸式游学课堂中,学生化身“登山者”循着马克·吐温的足迹完成三重探索:“登山之旅始于行”梳理作者足迹,“奇丽美景现于目”品析勃朗峰诗意美景,“万丈文情溢于心”感悟作者的乐观哲学。通过散文笔法赏景、小说笔法品人,课堂最后以汪国真的诗句升华——这不仅是文字的攀登,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姿态的生动教学。
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庄胜田老师讲授的《学写游记指导》,联系游记单元的四篇课文,明确游记写作三要素,并针对写作技巧进行充分指导,尤其在所见之景物描写方面:从多角度观察、多感官写景、多种修辞上启发学生写作思维,然后点评学生校园紫藤萝花片段描写优劣,使学生在景物描写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梁连波老师讲授的《学写游记讲评》,结合具体文章,剖析游记亮点,从中汲取精华;同时点评瑕疵,指明修改方向。为学生们构建了提升游记技巧的思维框架。
本次“同单元异构”课堂展示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平台,更为实现学教方式的变革,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实现师生共生共长贡献一份力量。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携手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共同书写东营市语文教育的新篇章。(通讯员王玉宋研)
责任编辑:陈吉全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