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赶紧回来耍,巴适惨了,老家的桑椹开吃了!”
这个“五一”,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大屋村有点“火”!驻村工作队的张文华提前几天就在微信朋友圈“拉客”,向在重庆城区工作的朋友们发出邀请。
5月1日,大屋村的沃田桑景观光农业园热闹非凡,游客行走在充满桑椹香气的果园里,任清风拂过脸庞,享受这惬意的时刻。“园区以特色农业为坚实依托,大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不仅成为市民近郊游的热门打卡地,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张文华说。
生态田园织锦绣,三产融合促发展
沃田桑景观光农业园由大屋村经济联合社集体经济控股,占地550亩,背靠风景秀丽的龙安水库。园内果桑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无核大十、台湾长果桑、白玉王等优质品种。其中,新引进的台湾长果桑亩产高达1500公斤,单位产值增长近20%。园区精心打造以“桑蚕文化展示+休闲垂钓+特色餐饮+民宿体验”为核心的休闲农业综合体。游客们可以悠然漫步在桑林间,亲手采摘鲜果,品尝地道的农家柴火鸡,还能参与垂钓、露营、亲子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尽情享受田园带来的无尽欢乐。
“园区尤为注重文化赋能,专门建有桑蚕文化馆。”张文华说,通过图文展陈、实物陈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桑蚕养殖的历史、传统技艺以及现代产业的发展脉络。目前,农业园已成为开州区首个以桑蚕文化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此外,园区还设有农耕体验区,游客们能够参与桑枝编织、桑叶茶炒制等互动项目,深度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技赋能强产业,品牌引领创效益
“甜得巴适,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桑椹中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量提升了13%以上。”大屋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天星介绍。作为重庆市级中海拔果桑栽植示范基地,园区与重庆三峡农科院桑蚕研究所达成深度合作,邀请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并大力推广“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种植技术。通过嫁接改良,园区果桑品质显著提升,鲜果含糖量可达10%以上,深受市场青睐。
在延伸产业链条方面,农业园还积极开发出桑椹干、桑叶茶、桑椹酒等深加工产品,注册“沃田桑景”商标5类,设计量产包装6款,形成了“桑椹鲜果+深加工产品+文旅服务”的多元化产品体系。2024年,园区鲜果销售额突破18万元,深加工产品线上订单同比增长40%,品牌影响力辐射渝东北及周边省市。
联农带农助振兴,产业富民成效显
“我们还推出‘集体经济+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的联农机制,带动了周边5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王天星说,村民们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在园区务工、承接采摘配套服务等多种方式获得稳定收入,人均年增收约1000元。徐大姐在园区担任养护工,月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她感慨地说:“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为激活乡村消费潜力,园区精心策划举办了两届桑椹采摘节,通过短视频营销、网红直播带货等新颖方式扩大宣传,累计播放量超15万次。在高峰期,园区日均接待游客逾300人次,间接拉动岳溪镇自驾游人数增长30%。村民们也纷纷自发开设农家乐、售卖土特产,形成了“园区+农户”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文旅赋能乡村美,自驾旅游势头旺
园区紧紧抓住春季旅游黄金期,推出10元/斤的惠民采摘价,并配套提供垂钓、民宿、农旅观光等服务,成为推动城乡融合、激活乡村消费的新引擎。目前,园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周末及节假日甚至需要提前预约。游客李先生表示:“带孩子来采摘桑椹,既能亲近自然,又能体验农事乐趣,还能品尝地道农家菜,一整天都过得充实愉快。”
为给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体验,园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新建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等,还配备了充电桩等便民设施。下一步,园区计划引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上游新闻谭柯实习生王若瑄通讯员张文华
编辑:岑欣颖责编:郭承斌审核:赵蕾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