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有不少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秘密武器”,以下为你介绍几种:
一、李文斯抛射炮:由英国李文斯上尉研制,中国在抗战时用粗大的通气管或大型油桶改造而成。弹丸是装满易燃油料的3加仑油桶,能投射180多米,落地爆炸后油料撒布引燃,效果超过当时的喷火器。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命令组建“李文斯”抛射炮联队参战。该联队抵达上海前线后,成功摧毁日军设在虹口公园附近的司令部,为步兵冲锋创造了条件。
二、高射机枪:抗战开始后,苏联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1.4万挺机枪,国民政府第21兵工厂仿造了其中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它由三脚架支撑,高近1.4米,长约1.7米,可射击800米高度以内的低空飞机和1500米距离内的敌空降伞兵。在重庆保卫战中,高射机枪密布开来,让日军飞机不敢降低高度投弹,大大降低了高空投弹的准确性。
三、捷克式轻机枪:中国军队对进口和仿制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统称。该枪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设计,具有精度好的特点,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900-1000米。中国各地兵工厂在八年抗战期间共仿制生产了39744挺。实战中,它常扮演“火炮”角色,以短点射、长点射为主,能对日军造成较大伤亡,还可伴随步兵冲锋,提供火力支援。
四、铡草刀: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为破坏日军汽车轮胎,阻止其逃离伏击圈,使用了铡草刀。铡草刀具有锋利的刀刃和宽厚的刀背,能轻易割裂日军汽车轮胎,使汽车瘫痪,为战斗胜利创造了条件。
五、“纸炸弹”:1938年,国民政府决定使用两架马丁重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但考虑到炸弹震慑效果有限且可能招致报复,遂改用“纸炸弹”,即成捆的传单和小册子。5月20日凌晨,两架飞机飞抵日本长崎、福冈等地,投下200万份“纸炸弹”,上面用中日两种语言写着警告内容,引起日本民众恐慌,也让日本政府心生畏惧,同时显示了中国全民抗战的决心。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