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纪实|国家安全知多少?这堂普法课为你深度解码

2025-04-15 20:48:13上游新闻

国家安全是指什么?遇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我们可以做什么?2025年4月15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司法局联合沙坪坝街道、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一起走进沙坪坝劳动路社区,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居民了解更多国家安全的知识。

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听着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大家身边,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4月15日下午,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们从法律层面为社区居民介绍了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

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如何做

普法志愿者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第七十七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五)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也就是说,我们发现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线索,要及时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电话;不泄露工作中接触的国家秘密,如公务员、科研人员签署保密协议,不随意谈论未公开政策。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调查时,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或阻碍。

国家安全无小事,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警惕!比如,当在手机里安装APP时,发现APP过度索取“通讯录”“位置”权限,我们应拒绝非必要权限,定期清理权限设置;当在旅行途中拍摄风景照时,一定要遵守禁区警示,不随意传播含涉密信息的照片,避免误拍军事基地、敏感设施,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现场,志愿者们还为市民们剖析了多个典型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国家安全,违反国家安全将会受到怎样的法律惩罚。

赵某是某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属于重要涉密人员。在赵某赴某国留学期间,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工作人员拉拢策反。回国后,赵某利用在科研院所工作的便利条件,大量搜集我国某领域核心要害情报,并使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的专业间谍器材,将情报提供给对方,收取数十万元间谍经费。2019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对赵某采取强制措施。后来,赵某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万元。

人人都是“安全卫士”‌

参加活动的市民纷纷表示:“讲座里间谍活动、网络泄密等真实案例触目惊心,违法者也受到了严惩,让自己深知国家安全无小事。生活中,一定会从自身做起,提高警惕,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这次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干货满满,让我意识到国家安全与生活息息相关。往后也会多留个心眼,守护好国家安全。”“志愿者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国家安全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很丰富,也很全面,一问一答的方式也帮助大家加深印象,教育也会更加深刻。国家稳定安全,人民生活才会平安幸福。”

“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链中的重要一环。”志愿者陈珂欣称,保守秘密绝不仅仅是国家机关的责任,每个公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做到学保密、知保密、懂保密、善保密,共同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上游新闻记者徐勤摄影记者张锦旗

编辑:杨虹责编:林祺,廖异审核:阮鹏程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