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女孩的世界,真的很难懂。
前两天,我一个平时高冷的姐妹突然在群里狂刷“张真源跑男”,语气之激动,仿佛自家孩子考上了清华。
仔细一看,原来是时代少年团的张真源要常驻《奔跑吧》了。
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对于不追星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哦,又一个流量明星上了个综艺”,但对于粉丝来说,这可是自家爱豆事业上升期的重要一步。
毕竟,综艺曝光度高,能圈粉,没准儿就能从“小糊咖”变成“顶流”。
但问题来了,流量真的能决定一切吗?
综艺节目选择流量明星,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毕竟,收视率是王道,而流量明星自带话题和粉丝,能迅速提升节目的关注度。
节目组的逻辑很简单:请流量=高收视=广告商爸爸开心。
可这背后的问题是,节目质量呢?观众的体验呢?
还记得前几年,一些综艺节目为了追求流量,疯狂邀请各种流量明星,结果呢?
节目空洞,剪辑混乱,除了粉丝尬吹,路人观众根本看不下去。
这种“流量至上”的做法,最终只会透支观众的信任,让节目口碑崩盘。
就像里提到的,张真源之前参加某个综艺,镜头被剪得稀碎,粉丝们集体给节目组寄眼药水。
这种行为虽然有点极端,但也反映了粉丝对于爱豆被“工具化”的不满。
他们希望看到的是爱豆真实的个性和魅力,而不是被节目组随意摆布的“流量工具人”。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张真源这次常驻《奔跑吧》,粉丝们之所以这么激动,除了是对爱豆的爱,也是因为对他有信心。
毕竟,这哥们儿是娱乐圈出了名的“六边形战士”,能唱能跳,综艺感也不错。
指压板上蹦迪,怼沙溢“反射弧比长江还长”,这些梗都挺出圈的。
但话说回来,粉丝的期待是一回事,节目组的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奔跑吧》节目组这次打出“脑性男特辑”的旗号,似乎是想挖掘张真源的智商担当属性。
这当然是个好方向,但能不能真正做到“量身定制”,而不是简单地给他安排一些“秀智商”的环节,就很难说了。
毕竟,综艺节目是有剧本的,人设也是可以包装的。
节目组可以把张真源塑造成“密室逃脱人形计算机”,也可以把他打造成“卧底游戏微表情大师”,关键在于他们想怎么玩。
而观众想看的,是真实的张真源,而不是被节目组精心设计出来的“人设”。
说到底,流量只是一时的,真正能留住观众的,还是节目本身的质量。
如果《奔跑吧》能够充分发挥张真源的优势,让他展现出真实的个性和魅力,那这波操作才算真正成功。
否则,就算粉丝们再努力刷数据,也无法挽救节目的口碑。
就像现在很多选秀节目,一茬又一茬的“限定偶像”出道,粉丝们砸钱打投,把他们送上高位,可一旦节目结束,这些“偶像”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的实力和作品,只是被资本裹挟的“流量泡沫”。
仅从粉丝经济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或许是成功的,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这无疑是一种畸形的现象。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流量”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时,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本身的价值,比如,观众的真正需求,比如,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可能性。
追星当然没错,但追星不能盲目。
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流量,不要被数据和营销所迷惑。
我们需要关注爱豆的成长,支持他们的作品,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
希望这次张真源常驻《奔跑吧》,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开始,让更多人看到他的实力和潜力。
但更希望整个行业能够反思“流量至上”的弊端,回归本身,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节目和作品。
你看,追星女孩也不是只会尖叫和打榜,她们也在思考,也在期待。
她们期待的,不仅仅是爱豆的成功,也是整个行业的进步。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