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的专属花语:王宝钏(春日限定版)

2025-03-30 10:17:58新周刊

作者:槽值小妹

“你是一个山东人,有天晚上你忽然一阵头痛,旁边的人问你怎么了,你说没事;

但你心里知道,在那遥远的小河沿儿、土路边,有一片适合蒸大包子的荠菜,它开花了。”

春天一来,各地就又开始忙起来了。

东北人赶着“开化”前吃掉囤着的食材,广西人忙着过三月三,北京人趁着周末到处赏花。

只有山东人眉头一皱,知道接下来将是一场硬仗,叫上亲朋,带上装备,赶赴郊外——

苦菜、荠菜、马齿苋,香椿、韭菜、面条菜……

美好的野菜转瞬即逝,留给山东人采挖的时间,不多了。

吃野菜、挖野菜的热情也在一夜间闹到全网,人尽皆知。(图/社交平台截图)

阳春三月,别人的出游:踏青,露营,放风筝。

全体山东人的春游内容只有一个:挖野菜。

出门在外,只要看到一片空旷土地,山东人如同一款自动触发技能的NPC,原地开挖。

“随处可见的野菜,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面对全网围观和疑惑,山东人不语,只是一味撅着腚挖野菜。

因为一会还要赶回家,马不停蹄地包野菜包子,包野菜饺子,凉拌野菜。

(图/社交平台截图)

“人,菜瘾,大。”

在全体山东人眼里,每年春天这一口野味是短暂又珍贵的存在:

吃完荠菜吃苦菜,吃完苦菜吃榆钱,吃完榆钱吃槐树花……春天很快会过去,挖野菜刻不容缓。

野菜盛宴倒计时,唤醒山东人的终极紧迫感。(图/社交平台截图)

年轻一代山东人,

野菜基因已经觉醒

最近,野菜基因觉醒的山东人,正在集体进入打野模式。

工作再忙、家务再多,也比不过当下季节的重中之重——挤出时间,提筐挎兜,去挖野菜。

“我妈和她闺蜜驱车一小时去兰陵,只为了挖野菜。”

如果有最爱挖野菜的人排行榜,能与山东人一战的,大概只有王宝钏了。

“出去玩经过野外,第一眼以为有人在放牛,第二眼全是挖野菜的人。”

往往就是这一眼,就足以封印一个山东人,停下赶路的脚步。

无论原本出行计划是啥,最终结局都将指向:

(图/《薛平贵与王宝钏》)

本来后备箱拉了帐篷准备露营的,被硬控半路停下来挖了几小时野菜。

爸妈去超市买东西的,遇见野菜地像接受了系统指令,根本走不了,直接挖到天黑。

一时间,田间地头一片静默,有的只是小铲子翻土的声音,和此起彼伏的:

“是不是?这个是不是?这多快来!”

如果以为挖野菜只在中老年中间风靡,就错了。

山东人到了年纪,就会自动觉醒王宝钏基因,“不是恋爱脑这一块,而是挖野菜这一块。”

春天下大雨,其他人心理活动是:“完蛋没带伞,今天八成要淋成落汤鸡。”

山东下大雨,年轻人满脑子都是:“雨水足荠菜会肥大鲜嫩,希望鹅肠草也长得好些。”

(图/社交平台截图)

“质疑宝钏,理解宝钏,成为宝钏。”

年轻一代的山东人,正在经历认识野菜、寻找野菜、吃定野菜的基因觉醒之旅。

为了挖野菜,山东人充分发挥了实干派的性格底色,摸索吃透了“春日打野”攻略。

挖菜工具要全套的,各式小铲子、手套、装菜袋子,一个不能少。

山东人自己的野菜战队。(图/小红书@彩虹屁屁,已授权)

穿搭要适合户外的,抓地防滑鞋,遮阳帽,耐脏的硬壳、软壳外套,只是基操。

为了年年有菜挖、代代有菜吃,生态环保和禁忌事项也要注意:

不仅要需牢记“挖大留小”,不破坏野菜根系的可持续挖掘手法;

在挖掘野菜区域上也要有所区别,比如田里、路边都要尽量避免。

(图/社交平台截图)

“坟头的野菜不能挖,除非是自家人挖”

想要成为真正的野菜高手,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宜团战,不宜独自带线。

和他人同行,可以提醒彼此保持警惕:

长得像水芹菜的毒芹、伪装成金银花的断肠草都别挖,一不小心就可能享年38。

同时,也能获得野菜长势的第一手消息。

(图/社交平台截图)

现在更方便了,社交平台上山东朋友实时播报野菜的应季时间。

要知道在山东,适合挖野菜的地点,一直被作为圈内最高机密,不轻易外传。

“谁要是找到一块野菜疯长的地方,将成为接下来几年的朋友圈传奇。

TA要是还把这地方告诉你了,那你俩从此就算是过命的交情。”

每个山东人都会格外珍惜那个愿意分享野菜地点的朋友。

具备以上基本要素,“山东人自己的王宝钏”才算真正养成,到哪都能挖得酣畅淋漓。

在山东挖过几次野菜,就懂了“钓鱼佬”:狂风天也拦不住,挖起来就忘情了没命了。

有人在两个小时沉浸式挖野菜后,塞满了后备箱,网友震惊:“怎么是挖遍了整个山东吗?”

(图/小红书@我是乔胖哒,已授权)

经过重重难关,吃上第一顿野菜的山东人,仿佛赢了全世界。

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如何吃野菜了——

刚刚摘好的香椿芽儿裹上鸡蛋面糊,炸至金黄酥脆,别有一番风味。

不可少的顶流荠菜,三四月间最鲜嫩,清炒、做汤、调馅、煮粥都好。

面条菜也叫“绵羊头”,听着重口味,实则小清新,裹面后上锅蒸,随机香晕一个山东人。

可以说山东人的春天,就过这一句:太鲜溜了!

即使身在城市挖不到的年轻人,也不会忘记给家里去个电话:“放假回家要吃荠菜饺子。”

(图/小红书@荚薇,已授权)

为了这口“鲜”,如今的山东人,甚至已经快把挖野菜正发展为一项体力竞技。

一个山东人开始挖野菜,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同时因为太喜欢挖,难免造成被野菜包围的氛围,让山东人有片刻崩溃——

“青岛市长能不能管管我妈,先把她抓走,实在不行先把我抓走?”

“俺姑挖,俺大妈挖,都来送!俺妈也挖,全都是荠菜啊啊啊啊!”

(图/社交平台截图)

抓是抓不走了,你可以打包走

最新战况是,山东人挖野菜的热情仍在全网蔓延,没有停歇的意思。

在外地网友分享当地野菜的帖子中,我们仍能捉到来自山东ip的留言:

“这是啥菜呀,啥时候在哪里挖的?”

山东人,为啥对野菜

这么狂热?

面对山东人对野菜的狂热,不少网友表示不理解:

“野菜要是好吃,早被人类选择驯化成蔬菜了;

野菜之所以是野菜,一定是因为不好吃。”

对此,山东人誓要将反对意见,从田间地头诉说到农贸市场。

什么叫吃野菜?是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也是大自然的味蕾盛宴。

(图/社交平台截图)

“为什么吃野菜?吃的就是一个野字,人工种植出来的反而少点味道。”

山东人的隐藏技能,总在品尝过程中得以施展:菜一入口,就知道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

挖野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是其一。

对成日窝在电脑前的年轻人来说,运动量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害怕别人先把野菜挖走的紧迫感让我心率飙升,埋头苦干。”

“平时下楼取外卖都嫌累,这会为了挖婆婆丁(蒲公英),能一口气走到济南。”

经历一下午徒步+深蹲+农夫走,比健身房两小时有氧还神清气爽。

“难道这就是人们说的,和大自然交换能量?”

(图/小红书@我要下雪啦!,已授权)

挖野菜可以提供情绪价值,打开社交局面,这是其二。

叫上闺蜜,呼朋唤友,每一次挖野菜都是一场拉进亲友感情的活动。

“叫我喝酒吃肉我不一定来,约我整点野菜那我肯定准时到。”

如今以野菜为纽带,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也愈来愈野生。

不仅有了团建野菜局、亲子野菜局,连相亲约会也纷纷转战野外郊游,一起挖野菜。

“相比逛街和看电影的现代和急迫,拎着满篮绿蔬共同挖野菜,倒更显浪漫和真诚。”

(图/小红书@Food流油,已授权)

这诸多好处,还只是算挖野菜阶段。

经过烹饪的野菜一旦端上桌,便成了“0人能逃得过的野味诱惑”。

荠菜健脾,艾草除湿,蒲公英消炎,枸杞叶养肝,苔菜抗氧化……

在外地人眼中,这些野菜毫不起眼;在山东人严重,统统都是“报恩野菜”,都要收入囊中。

“问就是不时不食,营养成分和作用不一样。”

有了种类繁多的野菜的加入,山东人春天里的餐桌也是最丰富的。

“每天餐桌上加哪个菜,取决于当天从田里挖了什么回来。”

就算不是自己亲手挖的,山东人也能找到非吃野菜不可的理由。

春日里一茬茬的野菜长起来,正给不少老年人带来额外收入。

“每个城里人多吃一斤野菜,就有一位农村爷爷奶奶能多赚二三十块钱。”

从挖野菜到择菜烹饪,再到记录分享,野菜带给山东人的成就感,填满了整个春天。

不过,击溃一个山东人也很容易,那就是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一整块老了还开花了的野荠菜地。

(图/社交平台截图)

同时一个崩溃的山东人又标记了一处地点,并在找到“荠菜煮水”用法后喜笑颜开

为了吃顿野菜,山东人跃跃欲试勇闯天涯。

所以,如果有人到山东地界,在野外碰到蒙面手持道具的人不用怕——

大概率是一生爱挖野菜的山东人罢了。

山东人,是什么

种菜、挖菜、收菜NPC吗?

山东人爱挖野菜,已经成为一场彻彻底底的季节性条件反射。

不过去挖野菜,只是一年四季忙不停的开端——

春天忙着挖野菜,夏天忙着吃豆橛子,秋冬海量的土豆、白菜紧跟着上了桌。

每年到了特定时候,山东人都会带着自己的某样菜登上热搜。

(图/社交平台截图)

也许你早已经发现了,山东人仿佛带着点什么田园系统,时令一到农场便切换模式。

“合理怀疑山东才是现实版青青草原,里面住满了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

山东人,为啥老跟各种各样的菜过不去?

其实,就像新疆人精于建筑,河南人善于经商,甘肃人勤于种地一样。

山东人热爱种菜,是根植在基因里的本能。

(图/社交平台截图)

山东是中国最大菜园子,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22%,连续20年领跑全国。

其中蔬菜产量占全国12%,水果占全国11%,水产品占全国13%,都是全国第一。

宏观上种菜实力在那摆着,微观上也是人均“种菜大师”。

拿“中国蔬菜第一县”聊城莘县来说,一个县城就有40万人从事蔬菜产业。

山东人种菜能力,甚至已经到了炫技的程度。

2023年山东蔬菜种植面积2368.38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9%,产量却达到了9272.41万吨,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1.19%。

把温室大棚做成国家4A级景区,山东人更是独一份。

一生爱种菜的山东人,甚至把绿化带爆改种菜区。

“不懂就问,这是山东省花吗?”

(图/社交平台截图)

绿化带种羽衣甘蓝。

曾经也有人将山东人的野菜执念,解读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种菜、吃菜太多了,就想来点自己种不了的。

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很多春菜山东人也能种——

强大的种菜能力加上发达的物流,省外很多地方的春菜都依赖山东种植。

像上海人在春天爱吃的面条菜、红香椿、马兰头,不少都是从山东快马加鞭送来的。

(图/网页截图)

“一天不见鲁q车,阿拉吃菜就犯愁。”

山东人对野菜的爱,除了喜欢那口“野味”之外,总离不开多年前的“野菜回忆”。

民间曾流传一句话:妈妈的野菜,救荒也救慌。

粮食短缺的年代,野菜作为蔬菜的补充食材,总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颗颗被抛之荒野、植株矮小的野菜,不仅填饱了人们的肚子,也缓解了精神上的紧张。

以至于如今,哪怕对路边垂手可得的野菜,山东人也总不愿辜负,格外珍惜。

(图/《乡野有真味·第一季》)

看到这里,大概也能理解了一到春天就自嘲“王宝钏上线”的山东人。

暴走10公里挖野菜,彰显着他们勤劳实干的性格底色;

时兴“野菜局”的兴起,饱含着他们珍惜粮食、松弛健康的生活理念。

而如果你对他们的野菜热情还不理解,也没关系。

此时的山东人,大抵也顾不上反驳和解释,毕竟眼下没有比挖野菜更重要的事。

如果有……?不可能有。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