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皇后用“纯元旧衣”陷害甄嬛,其实是救了甄嬛一命 >> 正文
皇后用“纯元旧衣”陷害甄嬛,其实是救了甄嬛一命
甄嬛晋升"莞妃"的册封礼即将开始,可内务府送来的吉服是“破损”的。
在清朝,嫔妃册封所用的吉服形同御赐,破损等同于欺君。
然而此时追究责任,甄嬛也难逃干系。
内务府姜总管出了个主意:修补这件吉服至少需要两三天,但皇后宫里前几天送了件衣裳来缝补,样子老了些,可能是“皇后娘娘”以前穿过的,和这件吉服很相似。
封妃吉时马上就到了,甄嬛换上皇后娘娘的那件旧衣,赶去景仁宫。
皇帝在景仁宫看到穿着这件衣服的甄嬛,勃然大怒,当即取消册封礼,让甄嬛脱掉这件衣服,滚回碎玉轩闭门思过……甄嬛终于知道了,这件衣服是纯元皇后的,而自己不过就是个和皇帝"白月光"有六分相似的替身,她自以为皇帝对自己的独一无二,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心高气傲的甄嬛生下胧月后,自请离宫去甘露寺修行,和皇帝决裂。
从表面上看,这是甄嬛对皇帝心灰意冷后的举动,然而她并不知道,若她不离开,恐怕胧月的出生,就是她的死期。
其实,在"纯元旧衣"事件之前,皇帝已经对甄嬛起了杀心。
这得从甄嬛第一次流产说起。
甄嬛首次怀孕后,被华妃罚跪而流产,但是皇帝并没有严惩华妃。
这个时候的甄嬛坚信,“四郎对于嬛嬛的爱”是真情实意,皇帝对其他人不过是逢场作戏,包括华妃。
因此,每次皇帝来看她,她不修边幅,哭天抹泪发泄伤心情绪,毫无作为一个嫔妃该有的分寸。
皇帝哄了几次没哄好,便没了耐心,反而觉得甄嬛在无理取闹,于是便疏远了她。
皇帝的冷落陷甄嬛陷于后宫霸凌中,吃穿住用被恶意克扣。终于,她想明白了,靠皇帝帮自己的孩子报仇可能性不大,收拾华妃还是得亲自动手。
借寒冬腊月飞蝴蝶的把戏,甄嬛顺利复宠。经历了失宠又复宠后的甄嬛,比以前懂事,对皇帝也比以前体贴,皇帝也更宠她了。
当初选秀,皇帝就知道甄嬛是个才女,于是偶尔在甄嬛陪他批阅奏折的时候,顺口也问问她的见解。
皇帝想处置年羹尧,压力巨大,善解人意的甄嬛成为皇帝在后宫中的参谋,二人内外联手将年羹尧拉下马。
年羹尧一党垮台后,华妃被贬为答应。
皇帝对华妃的感情很复杂,既用她来牵制年羹尧,赐给她欢宜香,阻止她生孩子,可又在心里给她留了一席之地。
他曾对太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儿子与世兰到底多年夫妻,总有恩情在。"皇室规矩大,只有皇后是妻,其他都是妾,华妃这个妾,却是皇帝亲口认证过的“妻子”。
甄嬛已经不指望皇帝处死华妃,于是她就策反了华妃身边的曹贵人。
曹贵人先揭发华妃的罪行,建议皇帝杀掉华妃;甄嬛再去告诉华妃欢宜香真相,逼华妃自尽。
华妃被逼撞墙自杀,这个结果违背了皇帝意愿,皇帝将怒气发到曹贵人身上,不久便让她死于非命。
可甄嬛在华妃之死中出了什么力,皇帝难道一点也不知道吗?他心里难说没有对甄嬛生出芥蒂。
华妃死了,甄嬛成为那个宠冠后宫的人。
甄嬛常常在养心殿陪着皇帝办公,没事就跟皇帝探讨一下朝堂局势,可她渐渐地有些得意忘形,开始试探着做皇帝的主了。
敦亲王殴打御史,皇帝不方便强硬处置宗亲,可若不处理敦亲王,会危及朝廷稳定。
正在养心殿焦头烂额的时候,甄嬛来了。
皇帝问甄嬛:"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甄嬛胸有成竹地回答: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当然要一依律秉公处理,但不是责罚敦亲王……臣妾以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抚人心。
皇帝夸奖甄嬛:"后宫之中,只有你能为朕排忧解难。朕的大臣们,当真是无用之极。"甄嬛飘了,她对皇帝说:那些大臣们熟悉的是书本伦理,臣妾熟悉的是皇上。皇上的天意,臣妾还是能揣测几分的。
自古皇权多猜疑,揣测皇帝心思是大忌,宠妃也不例外。
皇帝按照甄嬛的建议处理完敦亲王,谁料甄嬛又干了件不作不死的事,她居然为敦亲王的儿子请爵,请求皇帝封赏敦亲王的子女,以示安抚。
皇帝夸甄嬛“想得周到”,但这件事看在皇帝眼里,此时的甄嬛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聪慧了,她暴露出自己的野心,开始要去影响皇帝的决策了。
历史上几乎所有皇帝都可以去容忍一个女人的飞扬跋扈和奢靡无度,但绝对无法容忍她们对皇帝权力的哪怕一点点觊觎之心。
后宫中所有女人对于皇帝来说,都是私人物品。宠妃有点小才情,是皇帝眼中的情趣。可聪慧、有野心、有能力的嫔妃,在皇帝眼中,是可能危害皇权的存在。
甄嬛封妃之前,有小聪明,还有点“恋爱脑”,她相信皇帝对自己的感情,仗着皇帝的宠爱,一直在皇权底线上蹦跶,不知死活。却没想到自己已经被皇帝猜忌了。
后宫众多女子,皇帝的确偏爱甄嬛,但他也在等一个机会,看甄嬛能不能自己认识到,自己作为皇帝的女人,已经行为失格了。
帝心难测,一念让你生,一念让你死。
皇后的陷害,也算得上是救了甄嬛一命,让甄嬛用很惨烈的方式,跳出皇权的漩涡。否则就甄嬛这么发展下去,估计也熬不到去甘露寺了。#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