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镜观西藏:江孜氆氇走向世界的“密码”

2025-07-20 01:45:33中国网

中国网日喀则7月19日讯(记者胡俊)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30周年。7月18日,“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采访团来到日喀则市江孜县,探寻当地古老的手工技艺“氆氇”走向世界的背后故事。

在江孜县的青稞田间,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时装秀曾吸引64.7万人在线观看;在巴黎顶级时尚大展上,江孜氆氇产品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入驻法国奢侈品商场——这是沪藏协作赋能高原发展的生动缩影。从援藏干部到地方主官,从企业负责人到当地群众,各方力量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产业注入让“非遗”古树逢春开新花

“乡村振兴,高原和美乡村的建设,关键是注入产业,让产业成为一个村的支柱。”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副书记沈晨卫的话,道出了产业振兴的核心。2022年,在上海援藏团队牵线下,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孜结缘,“他们觉得我们这里的氆氇传统、羊绒原材料、营商环境都不错,最后落地江孜。”

▲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中国网记者胡俊摄

据了解,江孜氆氇是一项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非遗技艺,是雪域高原极具民族特色的纺织品,其中,江孜县所产的“谐玛氆氇”更是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合作以“订单式扶持”展开:沙涓公司负责培训、研发和销售,藏族手工艺人按图纸制作。“第一批50人去上海培训,只有阿佳格桑坚持下来,现在她的笑容能感染国外代表团。”

▲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的“阿佳格桑工坊”。中国网记者胡俊摄

沈晨卫特别提到了两个“笑容”:一个是高位截瘫的片多,加入“阿佳格桑工坊”后,家庭收入从1.5万元增至6万元,“人越来越自信”;另一个是“阿佳”们的笑容,她们的收入也显著提升,“以前织传统氆氇一天约150元,现在用革新织机工作6-8小时,能有300-500元。”

2024年7月,上海浦东援藏建设的“阿佳格桑工坊”正式在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成立对外开放运营。如今已实现近30名当地藏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像阿佳格桑这样的手艺人,在江孜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名片”,“阿佳”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正在创造江孜氆氇新的文化内涵。

▲“阿佳格桑工坊”里的藏族妇女正在编织氆氇。中国网记者胡俊摄

记者走进“阿佳格桑工坊”时,多彩的羊毛线正在木质的织布机上飞速穿梭,一件件精美的手工氆氇正从这个高原小工坊,走向世界大舞台。而氆氇这项千年技艺在新时代援藏建设背景下,被重新定义。

援藏协作以技术“所能”补发展“所需”

羊绒以其细度和长度被划分为不同的品质等级,其中,国际上公认15微米以下的羊绒为最上乘。

“江孜的山羊绒拿到国外公司检测是13.2微米,目前全世界最细,我们在这找到了宝一样。”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晓旭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坦言,企业扎根在江孜,源于资源与产业的“双向奔赴”。通过“氆氇10年复兴计划”,他们已培训100名手工艺人,“管吃管住还包路费”,未来计划打造区域品牌,“让当地产业能自然生存、自然销售。”

▲“阿佳格桑工坊”里的藏族妇女正在编织藏毯。中国网记者胡俊摄

江孜县委书记陈昊将江孜氆氇的成功经验概括为四点:精准找突破口、培育优质主体、创新驱动、定制政策。“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观念。”他说,沙涓公司对传统工艺的“革命性改造”,让产品从围巾拓展到高端时装,一件坎肩售价超2万元,“19名稳定就业者去年销售额超500万元。”

陈昊书记表示,这类产业走“小而美”的发展路径,“哪怕能稳定带动10个本地群众就业、提升收入,就是好项目。”通过产业发展,当地群众观念也发生巨大转变,从固守传统工艺模式,到如今能根据市场需求接受新花色、新形制,“只要有市场需求,做什么样的都能接受。”

▲“阿佳格桑工坊”里的藏族妇女正在编织氆氇。中国网记者胡俊摄

刚刚到日喀则援藏的青年干部——黑龙江省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发改委副主任宋雷则从跨省协作角度发力:“立足‘西藏所需、龙江所能’,在教育、医疗、现代农业等领域赋能。”他说,个人价值应“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而西藏的发展态势令人振奋,“孩子们如格桑花般的笑脸,是最动人的风景。”

这种协作让氆氇非遗焕发新生:在龙马乡建立养殖基地、在上海设立设计中心、在帕拉庄园打造“前店后坊”,2024年氆氇产业产值达270万元,销售额超500万元。藏改乡杂吾达村的妇女们更是见证变迁:“以前氆氇仅供贵族,现在靠手艺年入万元,还能穿自己织的衣服。”

初心如磐在雪域高原再写“兴盛新篇”

在江孜,阿加格桑工坊是合作典范。“她三次来工厂参加培训,从头到尾坚持下来,现在和我们产业链非常配合。”曹晓旭说,像这样的成熟工坊已有两家,一年能接到2000条羊绒围巾订单。企业还定向扶持残疾群体,“北京颐和安缦酒店一次就订了500个她们勾的小公仔。”

▲“阿佳格桑工坊”里的藏族妇女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网记者胡俊摄

当前,当地政府正积极开发多样化、多层次氆氇系列产品,通过举办雪域大秀,进入巴黎顶级时尚大展M&O展,参加上海国际设计大展,在上海成立援藏氆氇工作室,在浦东新区嘉里中心开设江孜氆氇首店,在拉萨香格里拉酒店、拉萨瑞吉酒店、日喀则希尔顿酒店开出氆氇精品店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扩大江孜氆氇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

曹晓旭对此也很有信心,直言要对标世界顶级品牌:“意大利高级品牌LoroPiana的原材料来自内蒙古,但它100多年的研发能力太强大,是懂羊绒的品牌。”而江孜的潜力在于原料的“原始状态”,“比鄂尔多斯的好很多,不是一个级别。”未来7年,沙涓公司将持续深入挖掘氆氇区域品牌,打造世界顶级的羊绒奢侈品牌。

▲“阿佳格桑工坊”里制作氆氇的工位以及木质纺织机。中国网记者胡俊摄

即将结束援藏工作的沈晨卫也十分感慨:“江孜是我的第二故乡,援藏这三年收获丰富,老西藏精神与上海精神结合,未来一定更好。”宋雷也表示,将持续以“龙江所能”助力西藏“造血”,“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从沪上时装车间到高原工坊,从黑龙江的智力支援到江孜的非遗创新,各方力量正印证着沈晨卫的话:“全国各地区一盘棋,结合特色的产品必是世界顶尖的。”在这片古老土地上,产业振兴的种子已生根发芽,正结出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的硕果。(完)【责任编辑:胡俊】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