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中医医院聂哓伟医生:1灸1泡,祛湿散寒,给身体一场深度“SPA”

2025-07-16 14:57:35北青网

隔药灸—开启身体自愈之门

艾草,被誉为“百草之王”,古人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它性温、味苦、无毒,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点燃后的艾草,温热的气息与药力相互交融,如同温和的“健康卫士”,缓缓渗透肌肤,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为健康筑牢根基。

隔药灸是艾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将中药和艾灸相互结合的治疗方法。将中医内科思维(中药)和中医经络思维(针灸)相结合,使药物和艾灸的温热之力相互协同,透过皮肤渗透,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聂哓伟大夫为患者进行隔药灸治疗

当隔药灸的温热感蔓延至穴位,以温通经络,让气血运行更加顺畅,提升人体阳气,从而缓解因寒湿而致使经络堵塞引起的疼痛、手脚冰凉、亚健康等问题。

温馨提示

不宜施灸情况: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时不宜施灸;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禁止施灸;皮肤有破损、溃疡处也不宜施灸。

夏季泡脚—通经络祛暑湿冬天不做“冰棍腿”

冬冷夏热是自然规律,养生最重要的就是顺应四时,而现代人夏季多处于空调屋中,大家都知道反季节果蔬不好,同样的这样的“反季节”生活方式,也不利于健康!故夏季在自己舒服的温度下,还是要让身体出出汗的。

俗话说“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祛湿除暑;秋天泡脚,润肺濡肠;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泡脚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足浴法,传统的中药足浴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选配适当的中草药,然后煎煮成水液浸泡双足。脚上的很多穴位和反射区与人体脏腑器官相对应,药物可通过对足部皮肤表层黏膜、穴位、反射区的作用,来疏通双足经络,从而促进气血运行,以达调和气血、平衡脏腑的目的。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其与气血、阴阳、精气都紧密相连。《黄帝内经》中提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人的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因此,泡脚相当于刺激了这六条经络。

中药泡脚是运用对证的中药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经络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泡脚对寒湿内蕴、气血瘀滞型体质尤为适宜,诸如寒凝湿滞诸症:痛经、上热下寒证、水肿、风湿疾病、虚胖等;经络不通之疾,如各类关节病变等;循环系统问题,如心脑血管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者的辅助;外感风寒类疾病,如流感及平素易感冒人群,发散表寒。

尤其对于脾胃虚弱难以耐受口服中药,或偏好非口服给药方式的人群,中药泡脚提供了较好的替代选择。

温馨提示

禁用情况:孕妇禁用活血类中药泡脚;各种严重出血病或局部受伤在24小时内的患者;恶性肿瘤、肾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等各种危重病患者;急性传染病、外科急症或中毒的患者;正处于大怒、大喜、大悲中的情绪激动者;身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患有精神疾病者;饭前、饭后30分钟内或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的人士;足部发生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严重感染及较重的静脉曲张者;严重心脏病、低血压患者;血糖控制欠佳、皮肤有破溃的糖尿病患者;对中药泡脚药液皮肤过敏者。

专家介绍

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